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优秀毕业生风采 | 廖哲莹:初心如磐践使命 多岗尽责显担当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25浏览次数:11

廖哲莹,女,汉族,江西南丰人,1996年8月出生,201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9月参加工作。自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履职尽责”为根本遵循,先后在脱贫攻坚、驻村帮扶、纪检监察等岗位上深耕细作,用实干诠释担当,以实绩回应期待,在不同领域书写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使命,其务实作风与为民情怀深受群众认可与同事好评。

 

一、以“铁脚板”踩实致富路,助贫困群众“摘穷帽、拔穷根”

投身脱贫攻坚工作期间,廖哲莹同志始终将“精准”二字贯穿工作全程,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目标,扎根贫困一线破解发展难题,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除了做好全镇700余户贫困户的信息采集,更是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做好所包片区的脱贫工作。一是摸准家底,夯实扶贫基础。针对所负责片区27户贫困户(分散于7个村小组),她主动调整工作节奏,坚持“白天走访、夜晚梳理”,白天带着笔记本逐户串门,坐在农户院子里、堂屋中拉家常,详细记录家庭人口、收入来源、医疗教育需求等信息;夜晚在村委会办公室加班整理档案,为每户建立“一户一档”台账,精准掌握每户“急难愁盼”。同时,她协助村扶贫专干完善“十大扶贫”工程台账,逐户核实贫困在校生、长期慢性病患者等关键数据,更新扶贫工作室上墙资料,让扶贫信息“一目了然”,为后续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精准施策,破解民生难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同志逐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得知贫困户唐雄想翻新屋顶却因找不到可靠施工队、担心费用超支而迟迟未动工,她多次上门沟通,一边鼓励唐雄坚定改造信心,一边主动对接周边施工队,对比施工质量与报价后选定合适团队,协调施工细节,最终确保唐雄家的屋顶在端午节前顺利修缮完毕。走访下街组贫困户邱富祥时,她发现老人实际使用自挖井水,档案却记录为集中式供水,且老人多次表达安装集中供水的意愿。她当即联系镇水利办分管领导和水管站站长,详细说明情况并协调施工,当天便为邱富祥家接通集中供水管道,还重新安排水质检测,让老人喝上“放心水”。此外,针对多户贫困户房屋渗漏、改厕设施故障等问题,她逐一记录汇总,及时上报镇里并推动施工方上门维修,解决了曾群娇家厕所地漏堵塞、房屋外下水管埋管过浅导致路面积水的问题,为谢年女家修补了房屋内侧开裂的墙面,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三是政策直达,激发内生动力。得知产业直补政策后,廖哲莹同志第一时间联合村干部深入各贫困户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政策要求、申报流程与验收标准,协助农户填写申报材料,并现场核查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贫困户手中。为破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她多次组织召开“三讲一评”座谈会,向贫困户讲解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用“靠双手创造幸福”的理念激励大家,还在会上评选“脱贫奋进之星”,以身边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贫困户树立“要脱贫、敢脱贫、能脱贫”的信心。在她的努力下,所负责片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且无一户出现返贫情况。

 

 

二、以“主人翁”姿态办实事,让乡村发展“有温度、有活力”

担任白舍镇白舍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廖哲莹同志坚持“以村为家、以民为亲”,把群众需求当作工作重点,从基础设施完善、民生服务优化、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发力,推动驻村面貌显著提升。一是攻坚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驻村初期,她通过走访发现,上街、下街组道路未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群众出行难题;老街部分农户无独立厕所,“如厕难”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她主动学习项目工程建设知识,避免工作中“说外行话”,多次对接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争取支持,最终成功为驻村争取到35万元移民资金,用于上街、下街组道路硬化工程,彻底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针对“如厕难”,她联合村“两委”班子对接新农村建设分管领导,积极申报公厕建设项目;在农村户厕改革工作中,她配合村干部逐户采集信息,实时掌握农户厕所建设与使用情况,推动“厕所革命”在驻村落地见效。二是服务群众需求,解决“急难愁盼”。走访中,廖哲莹同志了解到创业户曾志胜(贫困户家属)从事摩托维修行业且已开店,但未办理营业执照,不仅影响经营合法性,还无法申请创业补贴。她立即咨询镇工商所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营业执照办理流程、所需材料,随后全程指导曾志胜准备资料、提交申请,帮助其顺利完成注册,为后续发展扫清障碍。疫情防控期间,她联合村干部、驻村小分队队员开展每日日常巡逻,对聚众打牌、扎堆聚集等行为及时劝阻,劝导群众赶集时佩戴口罩,还督促村干部动态掌握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情况,第一时间上报镇相关部门,筑牢驻村疫情防线。2021年5月下旬进入防汛期后,她组织村“两委”干部、村小组组长上门开展防汛宣传,指导农户疏通农田排沟、清理积水,防止农作物因涝灾减产,同时重点摸排贫困户受涝情况,帮助受灾农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三是建强基层队伍,凝聚工作合力。为提升驻村工作效率,廖哲莹同志与村“两委”班子建立“每日碰头、每周议事”机制,每天下班后集中交流当日工作进展与问题,每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驻村发展规划、分配工作任务。针对村扶贫专干台账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她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带”的方式,指导对方完善档案分类、数据统计方法,帮助其提升业务能力。在她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干群同心抓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以“铁纪律”守护公平正义,让监督执纪“有力度、有温度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廖哲莹同志始终坚守“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定位,既当好维护纪法权威的“铁面包公”,又做好关爱干部、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一是强化日常监督,防范风险隐患。在乡镇担任纪委副书记时,她聚焦民生领域、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排查惠民政策落实、项目资金使用、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面对违纪问题,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及时开展线索核查,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在查处某村违规使用集体资金问题时,她深入农户家中核实情况,调取资金使用凭证,查清事实后,按照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督促该村完善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挽回集体经济损失5万余元。同时,她注重“以案促改”,通过组织召开警示教育会、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从案例中吸取教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是践行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在严格执纪的同时,同志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对受处分干部开展“一对一”回访教育。她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工作情况与生活困难,帮助对方解开“思想疙瘩”,消除“受处分就抬不起头”的顾虑,鼓励干部放下包袱、积极工作。任职期间,她累计回访教育干部8人次,推动3名受处分干部重新振作,主动承担重点工作任务,展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她还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在村委会、村小组公示栏公布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对群众诉求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累计受理群众诉求20余件,办结率100%,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三是多岗轮番历练,筑牢履职根基。调入县纪委后,该同志始终以“补短板、强能力”为目标,在组织、巡察、审查调查等多岗位上锤炼综合本领。她牵头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10余次、“清风讲堂”10余期,完成40余人次人才库更新,起草文件30余份;教育整顿期间完善“室组地”协作机制,任党支部组织委员时开展党员固定活动日5次,既保障工作规范运转,更积累了教育培训、思想引导经验。2022年9-10月参与十五届南丰县委第三轮巡察,对东坪乡及所辖8个行政村开展常规巡察,通过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发现违纪问题5个,深入掌握基层痛点,练就精准排查问题能力。该同志还多次抽调参与重大任务,2022年10-12月协助办理抚州纪委监委问题线索2个、形成初核报告1份;2023年5月-2024年5月参与市纪委监委“5.18”专案,负责1号对象内审谈话300余次、制作笔录40余份;2024年7月参与“6.05”专案外查,开展谈话20余场,在实战中锻造执纪执法硬能力。

 

从脱贫攻坚的“冲锋者”,到驻村帮扶的“实干者”,再到纪检监察的“守护者”,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但廖哲莹同志“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未来,她将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新的岗位上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基层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吴金丽

校对:刘晓旭

图文一审:谌

图文二审:陈建新

图文三审: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