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团学在线  大学生思政教育

团学在线

宜知行 实践行 | 青春逐梦宜知行 语润乡村践初心 ——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赴万载县株潭镇开展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作者:发布时间:2025-07-08浏览次数:10

为响应江西省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2025年“万民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号召,近日,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宜知行 语润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万载县株潭镇,以专业为基以青春为笔,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致敬荣光 信仰薪火相传

7月1日,实践队与株潭镇机关党支部、花炮商会党支部党员一同深入乡村走访慰问老党员以青春的温度致敬荣光。学子们围坐在老党员身旁,聆听他们讲述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发展的奋斗故事。“当年入党宣誓时,我就想好了,这辈子认准‘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再小的事,只要群众需要,就得顶上去。”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高正浑握着学子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看到你们年轻一代朝气蓬勃,我从心里感到欣慰和高兴。”这些承载着历史与信仰的朴素话语,让在场学子们深受触动。学生党员小杨表示爷爷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我突然懂了我们学习外语是要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把红色精神传给更多人。”青春与荣光于此交汇,青年一代在倾听历史回响中汲取力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非遗焕发新生 赋能乡村振兴

7月2日,实践队探访株潭镇同胜村桐树江傩神庙,体验万载傩舞(开口傩)这一非遗文化,对话非遗技艺人高平牙,触摸千年傩舞的传承脉络“现在大家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了,越来越多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来了解跳傩,我相信这门技艺肯定会继续传承下去,不会有句号。”高平牙欣慰地表示。实践队员们通过现场观摩表演和互动学习,沉浸式体验了这项古老艺术的魅力与庄严师生们还围绕傩舞的当代传承困境与创新发展路径,开展了扎实的田野调研,为非遗保护收集了一手资料带着傩舞文化的鲜活体验,实践队走进株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留守儿童开设双语“傩舞课堂”,在讲述傩舞文化的同时巧妙融入外语特色,教授“傩舞 (Nuo Dance)”、“面具 (Mask)”等相关英文词汇及表达,并组织傩舞面具彩绘活动。五彩斑斓的童真面具,架起了传统文化走向未来的桥梁,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双语课堂润心 文化自信扎根

7月3日4日,实践队在株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留守儿童精心打造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趣味外语教学和手工实践的特色暑期课程。在扎染手工坊,孩子们学习了tie-dye”(扎染)、“pattern design”(图案设计)等英文词汇表达,并亲手体验了捆扎、浸染、氧化等传统工序靛蓝秘语绽放双语之花;剪纸课上,孩子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创作出寓意吉祥的灯笼和窗花等作品;八段锦练习中,中英双语口令清晰讲解每一个动作的名称、要领和健身功效,引导孩子们体悟的养生之道。“传统文化+外语学习+生动实践”的创新模式,在童心中深植文化自信的种子。

 

 

 

 

守护安全防线 青春筑牢堤坝

7月5日,实践队聚焦留守儿童安全,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在暑期爱心课堂以趣味竞答、情景模拟生动传授“六不准”原则;依托万载县创新构建的一村一泳池护苗工程”防溺水体系实践队前往株潭镇各村游泳池现场,化身泳池“安全员”,协助维护泳池秩序、密切观察水面情况、及时劝阻危险行为,用高度责任感为戏水孩童筑起一道坚实的“青春堤坝”;同时开展入户宣传教育延伸防护链,通过手册发放与案例分析,凝聚家校社协同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共识,织密防溺水立体安全网。

 

此次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架起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坚实桥梁生动展现了青春力量赋能基层发展的蓬勃气象,外国语学院学子以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反哺基层,在服务人民、奉献基层的火热实践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之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图文编辑:蒋子艳 张雅琪 谢婷娓 彭芊

图文一审:刘晓旭

图文二审:毛熠敏

图文三审: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