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媚,女,汉族,中共党员,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2020届商务英语专业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她多次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斩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三等奖,宜春学院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毕业之际,面对多家企业抛出的优渥橄榄枝,她却毅然选择一条更具使命感的道路,奔赴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以特岗教师的身份扎根基层教育,用青春与专业为乡村学子点亮梦想。
一、初心如磐:放弃优渥选择,奔赴西部教育一线
2020年夏,杨媚的毕业季充满了“选择”。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她的简历很快吸引了沿海多家外贸企业的关注,有的企业承诺提供完善的职业晋升通道,工作地点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身边同学都劝她“抓住好机会”,但杨媚的心里却始终记着大学时的初心“英语不仅是沟通工具,更能为乡村孩子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得知贵州省正在招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杨媚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考试。备考期间,她一边梳理英语专业知识,一边系统学习教育学等理论,还特意搜集了中西部乡村教育的相关案例,提前思考如何将专业优势与基层教学需求结合。2020年9月,凭借过硬的综合素养,她成功通过选拔,怀揣着激动与期待,踏上了前往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冯三镇中学的路途。
开阳县属于中西部边远艰苦地区,冯三镇中学的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存在差距: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甚至存在“不敢开口说”的畏难情绪;教学资源有限,需要教师花更多心思设计课堂。但这些困难没有动摇杨媚的决心,站在三尺讲台的第一天,她就暗下决心:“要让这里的孩子爱上英语,用知识改变命运。”
二、匠心育人:深耕教学一线,用专业守护成长
五年来,杨媚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把“备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当作不变的准则。面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她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利用课后时间逐一了解学生情况,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为兴趣浓厚的学生开设“英语拓展小组”。
为了让课堂更生动高效,杨媚从未停下钻研的脚步。她坚持每天花2小时研读教材和教法。教“购物”内容单元时,她模拟“外贸谈判”场景,让学生分角色用英语沟通价格、数量;讲“职业规划”主题时,她分享外贸从业者的工作日常,帮学生拓宽职业视野。同时,她深知“闭门造车”难成良师,经常主动向学校的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到作业批改,一点点打磨教学能力。
2020年,入职仅3个月的杨媚,凭借新颖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贵阳市开阳县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比赛”中斩获二等奖,在“贵阳市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三等奖;2021年,她又以清晰的教学逻辑、生动的课堂呈现,在“开阳县初中英语说课比赛”中拿下一等奖;2025年,经过五年的沉淀与成长,她在“开阳县优质课评选乙组比赛”中再次获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基层教育岗位上的进步与突破,也成为了同事眼中“肯钻研、能吃苦”的榜样。
三、坚守致远:以党员担当,书写基层奉献答卷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杨媚始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在教学上发光发热,还积极做好德育工作。她经常利用班会课,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学生讲“奋斗故事”,鼓励他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周末时,她会走访学生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为残疾学生送去文具、书籍和牛奶,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
五年来,杨媚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孩子考上了开阳县重点高中,有不少学生开始主动通过英语阅读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她自己,也从初登讲台时的青涩,成长为学生爱戴、同事认可、领导信赖的教师。有人问她“后悔放弃大城市的机会吗?”,她总是笑着回答:“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听到他们说‘想考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从宜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到中西部艰苦地区的特岗教师,杨媚用五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责任与担当。她把青春的汗水洒在基层教育的沃土上,用专业与热爱为乡村学子筑起了通往未来的桥梁。
四、扎根边远:教育初心照征程
从宜春学院“优秀毕业生”到2020年奔赴中西部边远艰苦地区的特岗新兵,到开阳县冯三镇中学的教坛新秀,再到开阳县第四中学的青年教师。杨媚每一步都走得执着而真诚。她的成长足迹,生动诠释了一名外语专业毕业生在艰苦基层教育岗位上,如何以初心为帆、以奉献为桨,实现从优秀学子到乡村教育守护者的精彩蜕变。
她选择边远山区,毅然勇毅;她耕耘教育田野,赤诚执着。在校园里,她以立德树人铸魂,用匠心雕琢课堂,用爱心温暖学子,用五年坚守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教育担当。她的故事,是高校毕业生响应号召、扎根西部基层的鲜活典范,彰显了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子在艰苦环境中亦能绽放教育光芒、实现人生价值的风采。她的坚守,必将鼓舞更多青年投身基层教育,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华章,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蓬勃力量。
编辑:吴金丽
校对:刘晓旭
图文一审:谌琪
图文二审:陈建新
图文三审:伍忠